《黑客道简史》(A Brief History of Hackerdom) 序言:真正的程序师

译者题解:

  Hackerdom,黑客道!

  《中庸》开宗明义提出: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”的总纲。而其中一个“道”字也成为了我们华人千百年生活的主题。我们没有办法用具体的语言描述“道”(哪怕是我的道),它既是一种态度、也是一种模式更加是一种“通天人”的方法。如同dom作为英文名词词尾将其抽象一样,我想“道”更多是对精神层面的探究。所以,我试图用这样的翻译向汉语读者传递最准确的释义。因为我相信一个根植中国文化的人,不管有没有觉察都有自己的“道”,也可以理解“黑客道”!

作者:埃里克?斯蒂芬?雷蒙(Eric Steven Raymond)【著】
译者:刘安辙(Angelo Liu)【译】
原文链接:http://catb.org/~esr/writings/hacker-history/hacker-history-5.html

  最初,这里有一群真正的程序师。

  他们从不以此自称,也不曾用“黑客”或其他特殊的字眼。据一位“真正的程序师”回忆,这个说法是1980年后才出现的。但是从1945年开始,计算机科技便不断吸引着这世界上无数最睿智和最具创造力的头脑。自从艾克特(Eckert)莫齐利(Mauchly)发明第一台ENIAC计算机之后,便不断有狂热的程序师投身其中,他们以编写程序、探索技巧为乐。一点一滴的积累起了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科技文化。

  这批“真正的程序师”通常都有工程学和物理学背景,作为业余无线电玩家,他们称得上嗜痂成癖。厚厚的眼镜,白白的袜子,涤纶衬衫,再配上一条领带;用机器语言、汇编程序、FORTRAN和一堆“远古级”的语言编程。

  从二战末到70年代早期,在这批处理和“铁块”大型机的黄金岁月里,“真正的程序师”是计算机科技文化的主宰。一些令人敬畏的黑客传说,就源自这一时期。这其中就包括诸多版本的“墨菲法则”[1]和那张用来嘲笑德国人的“Blinkenlights”海报[2]——是的,它现在还被用来装饰很多电脑间。

  一些在“真正的程序师”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人直到90年代都保持着活跃,甚至迈向21世纪。比如西摩·克雷(Seymour Cray)——克雷(Cray)超级计算机的设计者,就是“最伟大的程序师”中的一员。据说他一人就包办了硬件和操作系统的设计,而且是用控制面板开关导入的整个系统。用的八进制代码,没有任何错误,运行稳定。伟哉,真程序师。[3]

  “真正的程序师”文化是与批处理计算机(特别是批处理技术)紧密相连的,日后它被交互计算、大学科研和网络取而代之。但是这时产生的工程学传统,却一脉承传,成为今天开源黑客文化的滥觞。

译注:

  1.墨菲法则:Murphy'Low,以工程师爱德华·A·墨菲 (Edward A.Murphy)命名,指任何可能出错的事情终将出错(anything that can possibly go wrong, will go wrong)。后来引申出诸多版本。比如:任何程序都有缺陷;一个测试了一万遍都没问题的程序肯定会在你演示的时候出错;也有乐观的引申:如果能成功,就一定会成功。

  2.“Blinkenlights”海报:这是一张用来嘲笑德国人的海报,这个故事被记录在作者所做并维护的《黑客字典》(Jargon File)中http://www.catb.org/~esr/jargon/。可以在这里看到不同时期的海报:http://www.geocities.com/winstonobrien84/posters/blinkenlights/。不难发现,不管怎么变化都不会离开歌特字体——这种代表德国艺术精粹的字体。

  (因为其刊行版名为《The New Hacker‘s Dictionary》,所以我将“Jargon File”译作《黑客字典》)

  3.西摩·克雷,被喻为“超级计算机之父”。1984年他的克雷超级计算机占据了超级计算机70%的市场份额。但是不幸的是,1996年9月22日,西摩遭遇了一场意外的交通事故,于10月5日不治身亡。本文最初完成于1997年2月(这时克雷的公司已经被收购了)作者用“Real Programmer macho supremo”作为该段的结尾,我想可能就是对于其的追悼。其中“八进制”是指其全部采用机器语言编写。

  4.如今“真正的程序师”(The Real Programmers)的语义已经悄然地发生了变化,通常用来形容食古不化和敝帚自珍的老一辈。我们通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说法“The Real Programmer don’t…”。

相关日志

发表评论